早睡早起,身体好
药物诱导性红斑狼疮是怎么一回事?
某些药物会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仅表现为血液中出现自身抗体,而不表现为抗体相关的疾病。但是另一些患者由于某些原因,在服药后可能出现一系列类似于特发性红斑狼疮的症状。这种由药物引发的狼疮样综合征被称为药物诱导性狼疮。
药物诱导性狼疮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的研究认为:药物在体内乙酰化(药物代谢的一种途径)速度、患者的免疫遗传特征等,都影响药物诱导性狼疮的发病风险。
诱发狼疮的药物都有哪些?
根据诱发药物性狼疮的可能性,将药物分为明确(明确会诱发)和可能(有可能诱发)两类:
其中,诱发药物性狼疮风险最大的是普鲁卡因胺(抗心律失常药,长期用药者发病概率约1/3)、肼屈嗪(降压药,5%长期服用患者可能发病)和异烟肼(治疗结核药),其他药物诱导药物性狼疮概率普遍较低(低于1%甚至0.1%)。
另外,下列药物可能与药物诱导的亚急性皮肤型狼疮有关:
药物诱导性狼疮有哪些表现??
药物诱导性狼疮一般是在长期(至少一个月,通常是数月甚至数年)服用可能的诱导药物后发病,患者可能出现各种全身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包括发热、皮疹、肌痛和关节痛、浆膜炎(心脏和肺表面组织炎症,导致疼痛或者不适)等。药物诱导性狼疮患者较少出现肾脏或者血液系统受累等严重表现,肝脏受累可能出现在部分米诺环素(美满霉素)诱导的狼疮患者中。
患者血清抗体检查显示ANA(抗核抗体)阳性,95%患者还会出现抗组胺抗体阳性。虽然大多数特发性狼疮患者也会出现ANA和抗组胺抗体阳性,但是,其他特发性狼疮的特异性抗体在药物性狼疮患者中少见(比如抗双链DNA抗体、抗Smith抗体等)。
药物诱导性狼疮治疗和预后?
治疗的首要步骤是停止诱发药物,大多数患者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通常在6个月以内)。对特发性狼疮有效的治疗,对药物诱导性狼疮也有效。即使有些患者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但危及生命的情况很少发生。总体而言,药物诱导性狼疮患者预后较好。
关于药物尤其是处方药使用的重要提醒:
医师专业指导下使用,不滥用药物!
图片来自公共网络平台
图文编辑:王苏丽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