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覃迅云瑶医减法医学”,再点击“ 红斑狼疮是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易被误诊,中期和晚期病情急迫而复杂,治疗难度很大,预后多不佳。目前现代医学治疗红斑狼疮主要依靠激素和其它免疫抑制剂,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病情得到缓解与控制,但是其副作用大,易引起并发感染和其它不良后果。而且这种治法从本质上说也不是理想疗法,不能从根本上取得效果,所以病情反复是经常发生的。瑶医没有“红斑狼疮”的概念,古来一直把这种病称为“蝴蝶瘟”,将其归为“瘟”或“痧”的范畴。古时,在瑶医中“瘟”或“痧”都属急重大病,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就会危及患者生命。对“蝴蝶瘟”,瑶医积累有独到的经验,也总结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下面,就覃氏瑶医家传经验,依靠瑶医的一般认识,谈几点瑶医治疗红斑狼疮的体会。覃迅云(右)跟随父亲覃氏瑶医第十二代传人覃德坤(左)诊治开方
一、认准病因:邪是瘟毒
瑶医认为“蝴蝶瘟”的原因是瘟毒,瘟毒侵入体内,走经窜脉,蒙上流下,积热蕴湿,迫血阻气,致使发生高热、身痛,直至发斑,严重者可使患者神昏不醒。瑶医有这样的歌诀:瘟毒发斑病不轻,毒漫全身蔽神明,若无专方急解救,三五日内命将终。这是说瘟毒发斑发病急,病情发展快,预后严重,如不能及时救治,就会危及生命。当然,瘟毒不一定都是红斑狼疮,在古时,诊断水平不先进,对发斑性的热病不能准确鉴别,所以把许多发斑疹性急性传染病也都列入瘟毒范畴。然而,红斑狼疮一旦出现高热发斑,瑶医便将其视为瘟毒,按瘟毒进行诊治。
瑶医认为,瘟毒是天地间秽浊之气积聚酝酿而成,虽无形无象,却充塞空中,无孔不入,人在不知不觉中触冒之后便侵入体内而发病。而瘟毒致病危害最烈,穿经走脉,弥漫全身,动血耗气,损害心神,所以病情急重危殆。 随着经验积累和医学知识、技术的进步,瑶医也逐渐认识到了红斑狼疮的某些特殊性。虽然发斑均属瘟毒,然而“蝴蝶瘟”的发斑会随病情发展,发斑部位集中于面部,且以鼻为中线,两侧对称发生红斑。这是“蝴蝶瘟”不同于其它发斑性疾病的特殊表现。同时,瑶医也认识到,这种“蝴蝶瘟”较其它发斑性疾病复杂,最容易反复,不易彻底治愈。而其它发斑性疾病治愈后很少反复,这也是“蝴蝶瘟”的特殊之处。 瘟毒多为热性,故而患病之后多有发热,热势弛张则耗气伤血,血瘀皮下则现红斑。从病状而言,红斑色浅则热势轻,红斑色深则热势重,红斑色绛而发紫则热入肝肾骨髓。瘟毒之热不同于普通外感发热,外感之热可以表散,一汗而已。而瘟毒之热,则入体生根,如蓬草乱长,不易拔除。所以治瘟毒发斑不可以用汗法退热,汗愈出而病愈甚。瑶医经验认为,一旦确定为瘟毒发斑,治疗需以专方专药清瘟败毒。而且治瘟毒又必须祛毒务尽,不能见病减轻而停药,否则,瘟毒很快又可以重新聚积炽盛起来。在对红斑狼疮早期和极期出现热盛发斑时,瑶医有这样的经验要诀:“清瘟败毒是首务,退热醒神为急功。”这实际上是强调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只有祛除了瘟毒,才能从根本上获得疗效。二、把握病情:病在全身
根据反复的实践经验,瑶医也逐步认识到,红斑狼疮这种“蝴蝶瘟”,虽然发斑于面部,但是瘟毒却弥漫全身。累及全身的脏腑气血,病情反复后又会出现气血瘀滞和脏腑虚损等病情变化。瑶医经验对“蝴蝶瘟”曾总结有这样的歌诀:
中邪患上蝴蝶瘟,毒气弥漫在全身,损害气血伤五脏,扰乱神明闷在心。这种简明的歌诀适应瑶医没有文字的特点,容易家传师授时诵读。歌诀虽简单,但是也反映出瑶医对“蝴蝶瘟”的经验认识是有实践基础的。确实,红斑狼疮虽然面生蝴蝶状斑疹,但是病情却不限于面部,而是全身性疾病。很多病人发病不久就会出现全身性的病理表现,比如关节肿痛,水肿,咳嗽胸痛,气喘胸闷,头晕头痛,直至高热昏迷等等。限于瑶医所处的条件,无法对所接触的病人进行理化检查,只能凭借世代流传的经验,通过对病人所表现出来的病象给以概括。这一经验概括还是符合红斑狼疮实际状况的。现代研究已证明,红斑狼疮是一种全身损害的自身免疫病,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全身损害的各种症状、体征都会表现出来。而疾病到最危重时,确实多会出现神昏高热。
总体而论,瑶医对红斑狼疮的疾病规律也有所认识,从经验中,对“蝴蝶瘟”的不同表现也进行过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多先热后寒,先实后虚,先表后里,先气后血,先乱后瘀。这与红斑狼疮的发病情况很一致。从实践中看,红斑狼疮初起时,多为受凉感冒,很多人会有表证,然后才出现里证;而在疾病早期,多以热病为主要表现,很多人会有高热,而在晚期病人多出现衰竭状态,这时才会有寒象出现;疾病的早期甚至极期,多表现为实象,晚期脏器功能损害严重时才有虚损之象;虽然红斑出现多为血分之征,但是早期可有相当一段时期不出现红斑,只有高热等气分之象;因为红斑狼疮多脏器损害,并发症很多,病情都很复杂,发展下去多会出现血瘀之象。这种疾病规律的认识对指导治疗是很有意义的。 瑶医以自己的方式,在红斑狼疮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正是依据这种规律性认识,才展开瑶医药学对红斑狼疮的诊治。三、治疗要法:毒、热、瘀、虚
根据长期反复的实践经验积累和观察总结,瑶医对红斑狼疮的治疗也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治法和方药。对此,瑶医也有诵读流传的歌诀:瘟毒伤人不寻常,深入五脏遍身藏,清瘟败毒求专剂,祛瘀疗虚用验方这一简要的歌诀中已包含了红斑狼疮的治疗要法,即一要败毒,二要清热,三要祛瘀,四要补虚。
但是,红斑狼疮的毒,不同于一般的火毒、肿毒和疔毒,而是一种瘟毒。瘟毒侵人不局限于一处,而是无处不到,弥漫全身。而火毒、肿瘤或疔毒多限于一处,清火解毒便可奏效,局部用药也可拔除。而瘟毒则要多途治疗方可取得效果。通常以利小便,泻大便法以泄毒,以退热凉血、消斑法以败毒,再以芳香宣透之法以化毒。总之要以有形泻之于外,无形消解于内多种方法治疗这种瘟毒。 红斑狼疮的热也不同于一般的热,而是一种毒热,热与毒结、毒不去则热不消,必待毒去则热退。所以治红斑狼疮的热首在清温败毒,一般清热药不易奏效。 红斑狼疮的瘀也不是一般的血瘀,而是毒与血结之瘀,活血之药只能促使血脉流通,却无法消散瘀毒,所以要根据病情,肿痛者破瘀,毒聚者散瘀,毒结者化瘀,用药是有差别的。 红斑狼疮之虚。即不是素体本虚,也不是正虚邪退之虚,而是毒盛之虚。虽五脏气血亏虚,而瘟毒未减,所以治疗不可纯任补虚,而要先攻后补,补后再攻,务使毒去而正复。如纯任补虚,则可能使瘟毒更甚。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瑶医不像中医那样辨证论治,对红斑狼疮这种“蝴蝶瘟”,主要依靠世代传承的专门方药,虽然对个别症状、体征有时也加用一些个别药物,但是主方主药都是相当固定,这是经验凝结而成。而且随各家经验不同,方药也不尽相同。广西瑶区,天然物产丰富,瑶族人民在医疗实践中认识到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特殊药物功效,如治疗红斑狼疮的用药,就与中医具有很大差别,我个人认为,正是特殊的药物才使瑶医治疗红斑狼疮获得了特殊疗效。覃迅云带领抗癌明星走进广西大瑶山溯源地辨认瑶药四、临证经验:多途用药
从临床实际出发,红斑狼疮的病情是很复杂的,虽然从瑶医认识而言是由瘟毒而生,然而瘟毒损害脏腑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在治疗方面就会既有共同要求,也会有不同要求。根据这种实际,我在家传方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红斑狼疮治疗总体研制开发了四种用药形式。 1、瑶宝狼疮平胶囊剂 这是一种共性固定用药,主要功能是清瘟败毒,活血化瘀,不论病象差别,诊断确定后就要应用,这是对因治疗的药物,一般要从始到终,不可中途停药。 2、瑶宝狼疮饮液 这是一种有差别的用药,因为红斑狼疮会发生不同脏器的损害,临床会表现出不同的病象,会有不同脏腑功能的失常,需要有针对性的用药。如出现高热神昏,就要开窍醒神;如出现关节痹痛,就要蠲痹通络;如出现水肿,就要利水退肿;如出现眩晕头痛,就要祛风豁疾或补髓健脑,如出现胸闷、咳喘,还要理肺顺气等等。红斑狼疮虽属瘟毒,然损害脏腑不同时,治疗是要有区别的。 3、单味散剂 红斑狼疮在病程中会出现一些突出的个别症状,如咳嗽剧烈,喘促急迫,昏迷不醒,疼痛难忍等等,这时应根据情况给以个别治疗,中病即止,不必长期服用。这是一种临时的个别治疗方药。 4、贴膏与擦剂 这是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外用药。贴膏一般用以消肿止痛,主要用于治疗关节肿痛;擦剂是制成的一种药水,外擦可以治疗皮肤损害,主要用于红斑狼疮外部皮肤损害和消除红斑。《解放日报》半版报道覃迅云教授用瑶药救活生命垂危的红斑狼疮患者陶梦燕的事迹 通过这种多途径用药,我们认为可以全面兼顾病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十几年来,经过我们这种治疗,已治愈数百例红斑狼疮患者,个别患者虽处于高热昏迷的濒死状态,经我们的药物治疗也获得了良好效果。这证明,瑶医药经验中有极宝贵的治疗疑难病的遗产,值得重视和发掘。推荐阅读
1.医院门诊专家出诊通知
2.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如何办理
3.异地参保人北京住院就医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须知
4.中药汤剂怎么喝才最有效?
5.半年内5名心血管专家接连落马,背后是:乱装支架,装一个回扣1万元
6.瑶族长寿秘笈,病从鼻入
7.覃迅云教授受邀参加民族医药高峰论坛,并荣获“民族医药文化十大首席专家”荣誉聘书
8.传统中医药,如何才能称得上科学?
9.骨质疏松,披着“老年人专利”外衣的“健康小偷”
10.8所中医药大学被除名:谁才是中医最大的敌人?
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