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药物开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结缔组织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体免疫耐受引起全身多器官组织产生慢性炎症,且病程高度可变,严重程度从轻微甚至危害生命。目前,SLE发病机制不是很清楚,受多种遗传因素的影响。SLE的全球平均患病率为12~39/10万,分布存在性别和地域的差异,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患病比例较高,同时,约90%的狼疮发生于女性;美国患病人数为20~50万人,亚洲国家的平均发病率在30-50/10万人,我国的患病率估计为0.03-0.07%。由于病程长、高强度机体破坏、反复发作,系统性红斑狼疮给病人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直接医疗成本与严重程度相关,且造成的间接成本一般高于直接成本。

临床治疗药物

目前上市的SLE治疗药物较少,临床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羟氯喹和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如咪唑硫嘌呤(AZT)、霉酚酸、甲氨蝶呤(MTX)和环磷酰胺)等。年3月9日,美国FDA批准了50多年来首个治疗狼疮的新药贝利单抗(Benlysta),由HGS公司(HumanGenomeSciences)和葛兰素史克(GSK)公司共同开发,该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在年销售额为3.75亿美元。目前,临床治疗药物除了Benlysta之外,多是超说明书用药,如Cellcept、Rituxan也属一线治疗药物,但随着Benlysta获批,这些超说明书用药由于缺乏临床试验逐渐开始被减少使用,与此同时,Benlysta已经成为SLE药物开发的基准药物,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药物很难达到它的临床Ⅲ期试验效果,Benlysta将成为主要维持治疗药物。

早期研发药物

随着对SLE发病机理的不断探寻,新的治疗策略将会逐步出现,尤其是靶向特异性免疫系统药物的开发。产生自身抗体是SLE疾病的显著特征,B细胞作为细胞治疗靶标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产生自身抗体,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或作为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也是免疫细胞激活的关键;T细胞在自身免疫反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B细胞也是以T细胞依赖方式发生激活;细胞因子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信号分子,对它的抑制作用已经成功应用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银屑病及炎症性疾病等治疗中。目前,在SLE治疗中,已经开始尝试对促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调节方法,有一些抗细胞因子制剂出现在SLE的药物管线中,但这一策略的效果尚未得到验证;胞内Toll样受体(TLR)在树突状细胞和其他天然免疫细胞内的表达,狼疮体内产生的免疫复合物能够触发TLR,这些均导致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目前也已经有一些靶向免疫复合物、TLRs及树突状细胞的药物。

  鉴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异质性和复杂性,成功开发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的途径迄今仍是不明确的。事实上,一些开发中的药物在临床III期试验中的表现并不能够达到主要药理学终点。尽管这样,一些早期研发药物仍在不断酝酿中,对ClinicalTrials.gov在线数据进行搜索显示,有上百个药物处于早期开发中,靶向各种不同通路靶标,表现为靶标的多样性,对SLE药物持续研发的热情也反应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表1列出了一些早期开发中的药物。

表1:开发中的SLE治疗药物

注:BlyS:B淋巴细胞刺激;IFN:干扰素;IL:白细胞介素;TLR:Toll样受体

参考资料:MarianaPostal,etal.Drugsinearlyclinicaldevelopmentfor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ExpertOpiniononInvestigationalDrugs.Publishedonline:07Apr.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的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vwmh.com/bqzd/23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