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粒是什么鬼

科普之五

“脂肪粒”是什么鬼

在门诊上经常有患者咨询“脂肪粒”怎么治疗,我感到挺困惑,皮肤科中没有这个病啊!查阅专业书籍没有找到明确解释,百度一查,还真不少,并配有图片,解释五花八门,治疗也无奇不有,在这里就不啰嗦举例。那么,脂肪粒到底是什么鬼东西呢?下面我们就“脂肪粒”相似的疾病及发病机制做一简要回顾。

误诊误治之一:粟丘疹

粟丘疹是一种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良性囊肿。可发生任何年龄、性别,也可发生于新生儿。好发于眼睑,成人也可发生于生殖器。针头大小,白色或黄色,表面光滑,甚似米粒埋于皮内。无自觉症状。

误诊误治之二:汗管瘤

 汗管瘤是由小汗腺表皮内的导管分化、畸形发育而成的一种汗腺瘤,可能与内分、遗传有关。一般是2~3毫米肉色或棕褐色的丘疹,通常对称分布于下眼睑,也可能产生在前额、两颊、颈部、外阴等处。

误诊误治之三:扁平疣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此病也容易被误为脂肪粒。易发生面部、手背、胸部等暴露部位,表现为肤色、淡褐色,表面光滑的圆形或多角形米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偶痒,有传染性。

误诊误治之四:痤疮

痤疮大家都比较熟悉,不在重复,痤疮其中的一个症状,闭合性粉刺(白头粉刺)易误为脂肪粒。闭合性粉刺(白头)就是约1毫米大小、没有明显毛囊开口的肤色丘疹,为痤疮的早期皮损。

误诊误治之五: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与结核杆菌感染有关,是寻常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对称发生于颜面,特别是眼睑,质软淡红色或淡褐色半球状,玻片压诊呈苹果酱色。

误诊误治之六:毛发上皮瘤

分多发型和单发型。女性多见,面部为多发、对称、正常皮色质硬固的半球状小结节或丘疹,有家族发病倾向。发病机制: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误诊误治之七:结节性硬化症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引起的复合性发育不良。可伴有智力障碍以及癫痫,可单独发病,也可同时发病。

误诊误治之八:睑黄瘤

  睑黄瘤为代谢障碍性皮肤病,是黄瘤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睑黄瘤是由于脂质沉积于眼睑部位而引起的皮肤的黄色或橙色斑块。多发生在眼睑上,初起如米粒大,微微高出皮肤,与正常皮肤截然分开,边界不规则,甚至可布满整个眼睑。

  “脂肪粒”只能形容某一疾病的特点或是某一行业的俗称,非医学术语或疾病名称,医院正规医生看病,基本不会下“脂肪粒”这个诊断。因此,如果某个医生或机构给您按:“脂肪粒”治疗,您可要三思而后行了。









































白癜风能不能治愈
白癜风能不能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uvwmh.com/jbbk/8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