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啊,狼疮抗凝物(LA)是磷脂抗体的一种,其名字超级不靠谱!
之所以叫“狼疮抗凝物”,是因为首先在狼疮患者身上被发现而得名,所以与狼疮不能划等号!30%~40%的红斑狼疮患者可有狼疮抗凝物,而狼疮抗凝物可出现在很多疾病包括抗磷脂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肝炎、恶性肿瘤等,甚至1%的正常人,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也可能阳性。
而狼疮抗凝物在体外是抗凝剂,在体内是促凝剂,所以它与抗凝物也不能划等号!
所以,狼疮抗凝物的名字真的是超级不靠谱!就好比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夫妻肺片里没有夫妻,鱼香肉丝里没有鱼,蚂蚁上树里没有蚂蚁更没有树……
不良妊娠患者之所以要查狼疮抗凝物,就是因为它在体内是促凝剂的原因,它和抗心磷脂抗体(含IgA、IgG、IgM)、抗β2-GPI抗体(含IgA、IgG、IgM)一起,组成了典型抗磷脂综合征排查的三剑客。
那么狼疮抗凝物的报告到底怎么解读呢?帮主从3个课件和1篇文章里收集了有关狼疮抗凝物的重点内容罗列如下(3个课件和1篇文章将在重点内容罗列完后提供链接阅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
临床工作中,往往先检查凝血五项,看凝血活酶时间(APTT)
纠正试验又分无需温育和需温育试验两种,这种报告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医院和实验室都不怎么用这个方法,了解一下就算了,如下:
因为APTT正常也无法排除LA的存在,而延长的情况经过纠正试验仍不能确认LA的存在,那就需要用到我们最常见的dRVVT或者SCT试验了,也就是我们目前常见的狼疮抗凝物的检验报告。
医院是两个方法都用,提高了敏感度,医院是用其中的一个方法,不管是两个方法一起用,还是只用一个,只要其中一个出现:筛查时间延长、确认试验正常、标准化比值增高,就提示LA阳性,即存在狼疮抗凝物,就可能是抗磷脂综合征了。举例:
抗凝治疗期间检测狼疮抗凝物可能导致假阳性,因此在抽血检测前,建议停用低分子肝素24小时!
是不是阳性了就可以诊断抗磷脂综合征了?
各类指南一般要求间隔12周复查仍提示阳性,而且还要确保两次都是在停用低分子肝素24小时的情况下查出来的阳性,即要排除掉假阳性,还要结合临床表现如不良妊娠次数、周数、已知的失败原因等,才能诊断为抗磷脂综合征。
但在临床上似乎没怎么做到,医生的理由是患者不听话,间隔12周的医嘱实现不了,患者早就忘记了!既然医生怨患者不听话,那患者们可要注意了哦,身体是自己的,乱用药也是用给自己!所以,为了更科学的评估你到底有没有LA阳性,你到底能不能诊断为抗磷脂综合征,一定要尽量做到:
①停低分子肝素24小时后再去抽血查
②间隔12周再复查一次!
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治:
抗磷脂综合征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导致动脉、静脉血栓形成,所以如果确实是抗磷脂综合征,一般需要使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也可能需要辅以羟氯喹的药物组合进行治疗。但抗凝药物的用量则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情况而定,以免造成抗凝不足(易栓问题解决不了,依然导致不良妊娠,但抗凝不足的情况相对少见)或者抗凝过度(比较常见的是出血或血肿等,然后你可能又要去花钱用其他药物去解决出血或血肿的问题……)!
上文中内容的出处或提到的知识点的链接阅读如下:
●《医生,我是不是得了狼疮?赶紧学习狼疮抗凝物报告怎么解读吧!》
●《关于狼疮抗凝物(LA)的一切》
●《刘湘源:抗磷脂综合征(APS)与反复流产/试管移植失败》
●《别再乱套症状啦,到底是不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对照最新的诊断分类标准就知道啦!》
●《出血或血肿:雌孕激素协调、宫缩、凝血与抗凝、内皮细胞、遗传、同种免疫、自身免疫……》
●《保胎最常用的低分子肝素:为什么打?什么时候开始打?打多少剂量?什么时候停针?》
●羟氯喹到底该提前多久吃?吃多少?此文一发估计又引起争议?!欢迎文末留言交流!
加“抗磷脂综合征”患友群或其他 链接阅读:
●热点or基础?复发性不良妊娠各大病因大巡礼!各知识点插入了链接文章供深入学习!
●当内异症遇到抗磷脂综合征,当黄体不足、黄体支持遇到黄体快速溶解
●原发性不孕、多次试管失败,解决方案却看似如此简单,四两拨千斤?!
●帮主,我去看某某医生可以吗?
●为围剿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个团队抛出23个全新观点和5个饮食生活建议(喊妳多同房哟)
喜讯:
●“添乱帮” 赞赏回馈
如您觉得“添乱帮” 添乱帮帮主,男,非医务人员,因爱人遭遇过三次胎停第四次妊娠方保胎成功,为帮助更多同经历家庭少走弯路而建立本号。号内文章、表格全靠本人自学、收集、整理、印证、发布,仅作为科普用途,不构成诊疗和用药依据,特此声明!
关键词自动获取(不推荐)
输入各省份的名字如 北京 山东 广东 上海 黑龙江 湖北 重庆……等,即可获取对应省份的保胎医生的相关信息(不断更新)。
已设置其他关键词包括保胎医生的姓名、检查项目、病症、备孕、保胎药物品牌或名字等,在对话框输入即可获取相应图文。
强烈推荐:直接访问菜单看文章
如果输入的关键词未获得想要的回复,请直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