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患病时间不长的患者都曾有过这么一问:“我为什么会得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种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那么,今日小编就此些问题,为大家一一疑难解惑!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因素的、原因不明的、具有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累及皮肤、关节、浆膜、心脏、肾脏、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等多个系统及器官。即可急性起病,也可慢性隐匿起病。且以青年女性为多见,尤其是生育期女性。目前,由于红斑狼疮的确切病因迄今未明,但许多的研究认为与遗传因素、内分泌(雌激素水平)、外部感染、环境、某些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遗传易感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有该病史的家族中,直系家属的发病率为5%~12%,异卵孪生的发病率为2%~9%,同卵孪生中发病率高达23%~69%,我们也遇到过除了双胞胎之外三代四人和姐妹三人先后患红斑狼疮的病例。目前认为影响发病的是多个独立的分隔基因,这些基因可影响到病人的免疫调节、免疫反应和性激素等。
鉴于本病在生育年龄的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好发年龄为15~40岁,青年人中男女之比为1:9,生育年龄男女发病率之比可高达1:30。男性女性化的克兰费尔特综合征的患者易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后病情可加重,在服用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药物后病情亦加重。
通过由上述现象及临床研究认为,内分泌因素,特别是雌激素与红斑狼疮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这点。总之,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与雌激素水平升高而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异常有密切关系,使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呈现“阴盛阳衰”的格局。
除此之外,各种感染及多种环境因素可能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对组织的损伤诱发产生自身抗体,从而激发或加重红斑狼疮,如日晒与紫外线辐射,一些药物与化学物质,某些食物及环境污染,严重的生理与心理障碍等。总之,红斑狼疮是多因性的,遗传易感素质、性激素和环境因素等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作用引起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红斑狼疮的发生、持续及发展。
根据大量的研究证实,异常增强的自身免疫反应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正常机体内有一个完整协调的免疫系统,存在着复杂的免疫调节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不发生免疫反应,但在遗传、感染、某些环境和激素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自身组织细胞结构发生改变,或免疫活性细胞出现变化都会造成机体的免疫调节紊乱,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亢进的免疫反应而发病。
目前认为红斑狼疮的免疫失常主要表现在淋巴细胞的减少或功能异常,特别是抑制性T淋巴细胞数减少和功能下降致使B淋巴细胞合成自身抗体的能力显著增强。这些自身抗体与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血液循环沉积在全身各组织器官,如关节、小血管内膜、肾小球基底膜等处,激活补体引起炎症与坏死,从而造成皮疹、关节炎、狼疮性肾炎、心肌炎、肺炎等等。
甚至有些患者询问,得红斑狼疮是不是因为免疫力太低?怎样才能提高免疫功能?然而,由上述可知,系统性红斑狼疮并不是免疫功能低下,不宜盲目地使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治疗等。
精彩推荐狼疮丨什么时候适合接种疫苗?适合接种哪些疫苗?治疗红斑狼疮,这些方法都具有显著优势!做最有温度的病友交流群——你,并非孤身一人目前+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