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和贫血,为什么剪不断理还乱
                            

原创韦尼韦尼医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免疫病,而贫血也是患病率最高的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伴有贫血的发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1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是其发病基础。

类风湿关节炎除了可以造成双手、双肘、双肩、双足、双踝、双膝等多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还可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多系统损害。

2

什么是贫血?

简单而言,人体内红细胞数量不足时,就会出现贫血。红细胞的功能是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脏器,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或丢失过多就会导致贫血的发生,使患者出现畏寒、乏力、面色苍白、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

根据具体发病机制不同,贫血又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溶血性贫血较为多见。

3

贫血为什么在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很常见?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贫血的原因很多,根据贫血的类型不同,具体的病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而言,一方面长期的持续性慢性炎症可以抑制身体对铁元素的吸收,而铁元素是红细胞生成最为重要的造血原料。

另一方面,由于治疗的需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往往需要服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或糖皮质激素,而长期使用这两种药物会损伤消化道黏膜,甚至导致溃疡诱发消化道出血,可造成红细胞丢失过度。

慢性病贫血

慢性病贫血也是一种较为多见的贫血类型,尤其多见于身患慢性感染、肿瘤、肾脏疾病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的人群。

虽然患者体内铁元素水平正常,甚至高于正常值,但长期存在的炎症会干扰身体使用储存的铁元素来制造新的红细胞。因此,也有人将慢性病贫血称为炎症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发生与自身免疫紊乱、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是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基础,因此患者伴发溶血性贫血也不足为奇。

尽管溶血性更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几率较低,但危害性较大,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4

治疗

?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完善全面的检查,确定贫血的具体类型。不少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病贫,明确确定贫血类型对于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积极控制好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减轻机体炎症水平。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进展是伴发贫血的重要因素,病情处于活动期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贫血,且治疗效果欠佳。

?无论是类风湿关节炎还是贫血,都需要坚持治疗,同时加强饮食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uvwmh.com/tjyy/147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