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痤疮患者眼表泪膜泪液蛋白以及角膜

张厚检李清海刘康成张雨晴林启石文林志荣葛倩敏李秋玉梁荣斌邵毅

目的对比分析红斑痤疮患者眼表、泪膜、泪液蛋白以及角膜神经纤维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医院和厦门眼科中心已确诊为红斑痤疮患者24例(48眼)作为红斑痤疮组;另选年龄、月收入等重要非试验因素匹配的24例(48眼)健康志愿者(门诊体检者,无眼部相关疾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眼表疾病指数、泪膜四项、泪液蛋白以及共聚焦显微镜等检查结果。结果红斑痤疮组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右眼的干眼症状眼数增多、眼表疾病指数评分增高、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基础泪液分泌试验长度减少、泪河高度降低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眼的干眼症状眼数、眼表疾病指数和泪膜四项与右眼改变一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红斑痤疮组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右眼泪液中泪液总蛋白、乳铁蛋白及溶菌酶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眼的泪液蛋白改变与右眼一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红斑痤疮组共聚焦显微镜图像可见角膜上皮基底细胞部分膨胀、变形,有光亮的炎症细胞浸润;角膜前基质细胞增多,形态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大;红斑痤疮组相比于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出现弯曲且数量增多;角膜基质内神经丛出现弯曲。红斑痤疮组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左右眼的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均明显增大,分支增多且曲率评分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红斑痤疮患者眼表发生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泪膜稳定性降低,泪液蛋白含量降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高和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升高及走形异常等特点。

红斑痤疮;眼表泪液;角膜神经纤维;临床研究

R.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ACB)

红斑痤疮又称玫瑰痤疮,是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皮肤病[1],嗜酒、辛辣食物、冷热刺激、精神因素、胃肠功能紊乱、毛囊虫感染、日晒、护肤产品等为其常见诱因,以面红、永久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及炎症性丘疹和脓疱为主要临床症状[2]。研究表明,多数红斑痤疮患者伴有眼部改变[3],中老年人更多见[4]。眼部改变包括睑缘炎、睑板腺炎、复发性霰粒肿、表层巩膜炎、虹膜炎、角膜溃疡、血管化及瘢痕形成等[3,5-7]。本研究对比分析红斑痤疮患者眼表、泪膜、泪液蛋白以及角膜神经纤维的改变,为治疗红斑痤疮患者眼部疾病提供依据。

正文

医信眼科

坚持精品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uvwmh.com/yfzl/10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