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化蝶的狼疮破坏美丽,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pf/a_7690449.html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前年—前年)可能是最早描述这种疾病的医生。在他的描述下人们最早对这种皮肤病的印象,是形似“被狼咬过”的痕迹,于是把这种病叫做“狼疮”(lupus,拉丁语为狼)。

由于常常出现在面部和鼻子周围的皮肤—分布在鼻翼两侧的红色皮疹形似蝴蝶,所以典型的狼疮皮疹也被称为蝶形红斑,或蝴蝶斑。

狼疮的英文是lupus,来源于拉丁文在拉丁文中,“lup-”这个词根表达的意思是狼(wolf)或者凶狠的(lupine)

除了因为它会导致患者脸颊部或其他区域皮肤出现皮肤损害顽固难治外,它还会对全身各系统累及,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如不积极治疗,5年生存率很低。因此,狼疮也一度被认为几乎等同癌症,被称为“不治之症”。

想象一下,当你被阳光所困扰,被皮疹覆盖,经常性疲劳,以及经历大量脱发和淋巴结肿大,这些听起来都很糟糕吧,但这世上约有万人每天都在经历着...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美国知名演员和歌手赛琳娜·戈麦斯,就是红斑狼疮的受害者,她的病情最终影响到了肾脏,还因此接受了好友捐赠的一颗肾脏进行了肾移植。

为了提高人们对这种难治疾病的认识,以及对狼疮病人的重视,也为了促进对狼疮病的研究治疗。

年5月,第七届国际狼疮大会提出将每年的5月10日作为“世界狼疮日”(WorldLupusDay)。

01

免疫系统疾病—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Lupuserythematosus)为一系列自体免疫性疾病,即免疫系统非正常地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症状可能发生于全身各处,包含关节、皮肤、肾、血球、心脏以及肺。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慢性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不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时,死亡率较高,且其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由遗传、免疫调节失衡和其他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

简单来说,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将自身组成识别为“危险物质”,启动免疫反应企图清除这些“危险物质”。

T淋巴细胞的活化导致组织损伤,B淋巴细胞释放大量自身抗体,抗体和自身物质结合形成沉淀物质,沉淀物质进一步诱发免疫过程,最终导致炎症过度反应,多器官衰竭,对病人造成身心的伤害。

目前,免疫抑制药物和皮质类固醇等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存在较大争议,疗效不一,因而急需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或替代疗法。

据估计,全球共有万狼疮病人,而每年的新发病例至少有10万人。而在中国,每10万中国人群中约有70人患有此病。常见于15-40岁的女性,男女患病比例为1:7~9。

中国患病率要高于西方国家,亚裔女性更是高发。

红斑狼疮不一定直接造成死亡,但极难根治,病患常常一辈子都遭受疾病折磨。红斑狼疮的病发跟雌性激素有关系,因此常是年轻漂亮的育龄女性会发生这种疾病。

02

美丽无罪,干细胞战“狼”

随着细胞治疗时代的来临,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迅速发展,科学家们发现,被称为“万用细胞”的干细胞,对于“免疫系统疾病”这种全身系统性的疾病,细胞治疗常常成为最为有效的途径。

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的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作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里非常具有利用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由机体的免疫系统紊乱和自身耐受丧失引起,这使得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调节成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核心之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特征是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在内的免疫系统的紊乱,发生异常的T淋巴细胞可产生大量刺激B淋巴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导致自身抗体大量产生。

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的多潜能干细胞,兼具多种免疫细胞亚型。既往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增殖。

专家表示MSC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诱导免疫耐受、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03

细胞时代,未来可期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多项研究证实,来自SLE患者的骨髓MSC表现出细胞骨架、基因表达、增殖、成脂和成骨分化、凋亡、迁移、端粒酶活性、释放细胞因子、抑制免疫细胞等多方面的异常。因此推测SLE的自体MSC存在结构和功能的缺陷,参与狼疮疾病的发生发展。

由于狼疮模型小鼠基本能模拟人类狼疮的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且同样存在自体MSC结构和功能的缺陷,所以首先被研究者选用来验证MSC移植的疗效,为临床上MSC移植治疗狼疮患者奠定理论基础。

研究结果显示,不管是同种异基因MSC还是异种MSC都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狼疮小鼠的肾炎。用于移植治疗的MSC大多为异基因MSC,且多为骨髓MSC和脐带MSC。脐带MSC因其易于采集、制备及保存,已被认为是获得MSC较理想的来源。

年开始,医院在国际上首先应用同种异基因骨髓或脐带MSC治疗难治性SLE患者,至今已移植治疗狼疮患者多例。

在一项纳入40例SLE的多中心研究中,38例有活动性LN的患者在移植后肾脏BILAG评分明显下降,24小时尿蛋白定量也明显下降(移植前为2.24±1.43g,随访12月为1.41±1.33g)。移植后6月时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较移植前显著下降。随访12月后总生存率为92.5%。13例患者达到主要临床反应,11例患者达到部分临床反应,共7例患者移植后病情复发。

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MSC在SLE中的治疗作用,MSC可能通过细胞间接触调节免疫细胞以及分泌可溶性细胞因子来发挥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功能。

年,孙凌云教授接受《Science》MSCs移植治疗SLE的专访,并刊登在《Science》(Vol,Issue)上

年昆明医科大学徐健课题组发表文章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分析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性。文章共纳入8项研究,共例患者,其中3项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

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可降低红斑狼疮疾病的活动评分,降低蛋白尿水平,改善补体水平。

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能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作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里非常具有利用价值。目前的临床数据表明干细胞移植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改善红斑狼疮病人的症状,缓解病情。

爱的托付

END

用心守护

往期链接: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最长随访研究!5年总生存率高达84%!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获得重大突破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狼来了”不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uvwmh.com/yfzl/9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