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病临产表现
多发生于30~60岁的中老年,男女发病率相近。
1、寻常型天疱疮是天疱疮中最常见的一型,半数以上患者在皮损出现之前,先在口腔黏膜发生水疱和糜烂,经久不愈。以后在外观正常的皮肤出现黄豆至核桃大的水疱,疱液清或稍混,疱壁薄而松弛易破,尼氏征阳性。水疱破裂显露潮红糜烂面,有少许渗液或结痂,创面愈合慢,自觉灼痛,愈后留色素沉着斑。
水疱初起时较少,常见于胸、背或头、面部,以后逐渐增多,可遍及全身。常有发热、厌食等全身症状。病程慢性,水疱此起彼伏,迁延多年。由于创面多,水、电解质和蛋白质大量损耗,加上口腔损害进食困难,使患者日渐衰竭,常因继发感染而死亡。
2、增殖型天疱疮较少见,发病年龄较轻,又分2型。
(1)Neumann型:好发于皮肤皱褶部位,如腋窝、腹股沟、外阴、肛周、脐部及女性乳房下等处。早期损害与寻常型相似,但疱破后糜烂面发生乳头状增殖,有腥臭脓液,渐向周围扩展,有时创面继发感染而有发烧等症状。病程甚慢。
(2)Hallopeau型:属较轻的良性型,在腋窝和腹股沟有小脓疱和乳头状增殖,类似增殖性皮炎,预后较好。
3、落叶型天疱疮亦较常见,多先在头、面及胸背上部发生少数松弛水疱,尼氏征阳性,疱壁菲薄,极易破裂,很快干燥结黄褐色薄痂,渐发展至全身,皮肤暗红,附大量叶片状痂皮,有恶臭。有时无明显水疱而似剥脱性皮炎。口腔损害少见,预后较寻常型好。
4、红斑型天疱疮又称Senear-Usher综合征,多认为是落叶型天疱疮的局限型或早期病变。皮损发生于头、面和胸、背正中上方脂溢部位。面部损害常呈蝶形红斑,类似红斑狼疮,附有薄痂。胸、背有散在小片状红斑及松弛薄壁水疱,尼氏征阳性,很快破裂结薄痂,头皮、胸、背损害很似脂溢性皮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