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设备的更新及操作技能的提高,经皮肾活检技术开展得较为广泛,它能直接观察肾脏病的肾脏形态学的改变,并能进行系列的观察。由于穿刺技术的改进,免疫组化技术和电镜的应用,其诊断的质量也大为提高,已成为对肾脏疾病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对多种肾小球疾病病因、发展趋势等也做出了贡献。
床旁肾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处理预案:
一、血尿
肾穿剌活检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血尿,镜下血尿几乎%,多数在1~2天内自行消失。除非患者肾穿刺前即存在肉眼血尿,肾穿刺术后出现肉眼血尿即为并发症。多数肉眼血尿出现在肾穿刺前当天,也可出现在术后数日。但绝大多数肉眼血尿不会引起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和血色素的下降,无需输血,仅延长卧床时间。
一旦显着肉眼血尿出现应采用积极止血措施(包括持续静脉点滴垂体加压素及促凝药物),当血球压积下降6%以上或血红蛋白下降2g/dl时,或血压波动,必须静脉补充液体,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促使较多尿液排除以保持尿道的通畅,防止血栓凝块堵塞尿道,如血球压积及血红蛋白进一步下降,则应及时输血、选择性肾动脉介入栓塞以及外科手术(局部止血或肾摘除)以控制活动性大出血;血块刺激输尿管引发肾绞痛或者堵塞尿道造成急性膀胱潴留,可予解痉或逆行插管冲洗。
二、肾周血肿形成
肾周血肿发生率在48-85%,但多为无症状的小血肿,可自行吸收,临床上不需特殊处理,较大的血肿在3月内吸收,较大血肿可引起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如腰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影响呼吸出现呼吸困难,大血肿可引起血压及血色素的下降。肾周血肿感染极少见。
对术后患者出现明显腰痛和腹痛立即行床旁超声检查,证实为较大血肿后应严格限制患者活动,必要时输血输液稳定血压,效果不好应及时外科手术处理。
三、术后尿潴留
术后多数患者因卧位及情绪紧张而出现尿潴留,以致相当多的患者需要帮助及采用导尿措施,有肉眼血尿且尿比较多血块者易出现血凝块堵塞尿路而引起严重尿潴留,后者应采取经皮膀胱穿刺导尿及反复膀胱冲洗;肾周疼痛:多为轻度的钝痛,较长时间、较剧烈的疼痛可能系血肿扩大,尿路梗阻有关。对于术后出现剧痛者,或不伴肾周痛而出现双下肢内侧疼痛,或腹痛,且同时出现自汗严重者,应严密观察血压及心率变化并及时测定血球压积及血红蛋白浓度,确定有严重出血应及时处理。
四、动静脉瘘
少数患者术后发生动静脉瘘,出现肾活检后无法解释的高血压,移植肾受者的活检部位通常可闻及血管性杂音。多普勒超声检查或肾动脉造影可确诊,多数患者能在1-2年内自行吸收,严重者可能要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治疗。
五、误穿其它脏器
偶有误穿其它脏器,应及时行B超检查,误损伤血管者后果严重,应采取积极止血措施。
六、感染
肾周感染及尿路感染极少见,若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免疫功能低下,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七、肾穿刺活检术操作流程图
加入QQ群,与更多病理朋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