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又称为“轮纹病”,各地普遍发生,是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一直以来,一些地区由于推广抗病毒病而不抗早疫病的番茄品种,导致早疫病严重发生。此病原寄主范围广泛,除危害番茄外,还可危害茄子、辣椒等等茄科蔬菜作物和马铃薯。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幼苗、茎和果实。幼苗染病,在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稍凹陷有轮纹。成株期叶片被害,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发展,初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的晕环,中部呈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时叶片脱落;茎部染病,病斑多在分枝处及叶柄基部,呈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陷,具同心轮纹,有时龟裂,严重时造成断枝。青果染病,多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叶柄、果柄染病,病斑灰褐色,长椭圆形,稍凹陷。
16.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块茎中越冬。带菌种薯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薯播种后,越冬的菌丝也随着薯块发芽而开始活动,并向幼芽蔓延,形成病苗。早期受害的病芽往往未出土就变黑死亡。在被害较晚的幼苗中病菌多沿着皮层纵向发展,形成条纹状病斑,但幼苗仍能正常生长;遇适宜环境条件病菌继续发展,并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如遇水分即迅速萌发和侵入叶片内,使叶片发病,由下而上发展形成典型的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叶片上产生的孢子囊随气流传播到周围植株上进行再侵染。
菌丝丝状,分隔,初无色透明,后变褐色,寄生于寄主组织内。分生孢子梗3-5根丛生成束,有时多大10根,从气孔或病部表皮伸出,线状不分枝,大小为-um×3-4um,多的达9-10个。分生孢子为无色透明,鸭梨型或慈姑型。成熟孢子有2-3个隔膜,大小为17-33um×6.5-11um,萌发时两端细胞产生芽管,芽管的顶端产生附着胞,球形或椭圆型,深褐色,壁厚,直径8-12um,紧贴在寄主体上产生侵入丝,入侵寄主组织。
17.番茄叶霉病
番茄叶霉病在番茄的叶、茎、花、果实上,都会出现的症状,但是常见的是是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退绿斑,后期变为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退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常出现干枯卷缩。从发病的顺序看,经常从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温度从9℃到34℃之间,病原都能生长发育,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0~25℃。在最适温度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仅需10天到半月就可普遍发病。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边缘不明显的斑点,叶背面出现灰白色霉层,后霉层变为淡褐至深褐色;湿度大时,叶片表面病斑也可长出霉层。病害常由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发病严重时霉层布满叶背,叶片卷曲,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嫩茎和果柄上也可产生相似的病斑,花器发病易脱落。果实发病,果蒂附近或果面上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
18.番茄灰叶斑病
病菌可在土壤中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温暖潮湿,阴雨天及结露持续时间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一般土壤肥力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
番茄灰叶斑病只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布满暗色圆形或不正圆形小斑点,后沿叶脉向四周扩大,呈不规则形,中部渐褪为灰白至灰褐色。病斑稍凹陷,多较小,直径2~4毫米,极薄,后期易破裂、穿孔或脱落。
19.番茄灰斑病
番茄灰斑病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内及地表越冬,翌年遇雨及灌溉水放射出分生孢子,侵染寄主,经在田间的不断繁殖,积累病原,引起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病菌主要靠雨水和气流传播,当保护地气温上升至20℃以上易发病。
叶片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0毫米,灰褐色,病斑中央略凹陷,变薄,有光泽,病健交界明显,较大病斑表面可出现轮纹,高温高湿时可产生黄色至黑褐色霉层。果实病斑圆形,初期水渍状,表面光滑,后期病斑变干,凹陷,主渐变为蓝黑色硬疤状,常出现轮纹,表面霉层黑色。叶柄、果炳和茎发病,病斑多为条状病斑,长短不一,病部凹陷,灰色,并有黑色霉层。
20.番茄褐斑病
番茄褐斑病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于田间越冬,翌年直接发芽或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是初次侵染来源。病菌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及灌溉水传播到寄主,从寄主的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条件适宜时2~3天即可染病,进行再次侵染。
叶上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1~10mm,灰褐色,周缘明显,中间凹陷变薄,有光亮,叶片背面尤为显著。大病斑有时呈现轮纹。高温高湿时,有灰黄色至黑褐色的霉。叶柄、果梗和茎受害,病斑凹陷,灰褐色,大小不等,呈长条状,潮湿时病部均可长出黑霉。果实发病,形成不正形小病斑,呈水浸状,光滑,扩大后形成深褐色的硬疤,大的病斑直径可达75px,病部生暗褐色霉状物。
21.番茄煤污病
叶片上初生灰黑色至炭黑色霉污菌菌落,分布在叶面局部或在叶脉附近,严重的覆满叶面,一般都生在叶面。煤污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或在土壤内及植物残体上越过休眠期,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及蚜虫、介壳虫、粉虱等传播蔓延,荫蔽湿度大棚室或梅雨季节易发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在叶片表面初时产生黑色小霉点,扩展后呈大小不等的圆形黑点霉斑,严重进黑色霉覆满叶面。果实上霉斑稍小,炭黑色,霉斑层薄,用手一抹可抹去。
回复产品名称了解更多信息
赞赏